表哥的“心事”
发布时间:2025-03-20
表哥比我大一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中专生,青海西宁一个中等专科学校毕业。
那个年代中专生很是吃香的,而且很难考,尤其初中中专更是难上加难。毕业后的表哥随着宁夏籍的六个同学一起被分配到了公司,进入到公司各个工地。那个时候公司所属各个下属单位都还是叫xxx工地、xxx队,如:机电队、吊装队、汽车队、电气队、锅炉工地、汽机工地……,表哥学的是汽轮机专业,顺理成章的被分配到汽机工地。
那时候,公司归属宁夏电力工业局(后来改制为宁夏电力公司)管理,在电力建设尤其火电施工这个领域才刚刚起步,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大型设备稀缺,承接的电源建设的项目不是很多,体量也不是很大,一年能有个几千万的施工产值已经是让全体干部职工欢欣雀跃。尤其在九十年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过渡期,承揽项目主要还是依托地方电力行业的支持,电网线路、变电所施工也成为当时公司的主营业务。
入场培训结束后,表哥背起行囊、拎着承重的被褥和其他同事乘着公司拉货的大卡车赶往宁夏南部山区一个线路施工项目。由于抢工期,职工都很少休息,一心一意的想着工程结束好好休息一下,加上交通也不便利,很多职工都是家里没急事也很少回家休息。表哥没想到这一待就是近四个月。
项目施工条件暂且不说,生活条件却很是艰苦,住的是当地村民的房子,这家住几个,那家住几个,取暖用的是煤炉子,睡得是土炕,生活用水都是窖水(当地干旱少雨,夏季雨水积攒下来,挖一个地窖存水),窖水苦涩不说还不卫生。因为线路较长,加上运输机械也少,都是早晨吃饱以后再带点干粮,一出去就是一天,天黑以后才能回到驻地,天天如此,偶尔随着拉货的车、买菜的车去一趟农村集市添置一些生活用品、理理发,洗澡那已经是一种奢想。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表哥回来见他已经是快到春节了,看上去很是憔悴、很是疲惫,谈话中说的更多的就是这近四个月的艰苦岁月,好在农村出来的孩子也能坚持。但是学校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落差着实在他心中埋下了阴影。
在后来,表哥参加了神木店塔电厂、青铜峡水电厂九号机组的建设工程。在1997年,表哥被几个同事鼓动着狠心辞去了工作,踏入到自主创业的浪潮中。
2000年之前,国家经济发展整体不是很好,尤其自主创业想要做出点成绩难度还是很大的。为了生计,表哥先后做过保险、和朋友开过火疗店、当过出租车司机、做过驾校的教练,没有一项长期坚持下去。卖保险和亲戚关系搞得僵硬,和朋友开火疗店因为经济问题散伙,开出租车让人抢劫过,差点出现生命安全,当驾校教练时因为出资方撤资,自己买的教练车也搭进去清资抵债,再后来听说是买了一个新能源汽车加入了“滴滴打车”的行列,好与坏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
今年7月份,表哥的母亲去世,我去参加葬礼,一起吃饭时表哥也回忆了一些工作时的事情,问了问以前的的同事状况,我也一一给叙述了一下。最后,表哥很是羡慕对我说:“你可以,坚持了30年,还是坚持了下来!.....”。看着表哥的脸色,当着家人们的面我也不好多说,微微笑了笑,再也没有吭声。
其实,表哥脱离公司这么多年,公司的发展还是停留在过去的印象中,知之甚少。实际上,自从2000年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之后,国家在能源建设领域发展的蓝图逐步展开,作为宁夏唯一一个火电建设施工企业,公司领导高瞻远瞩、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从承建石嘴山电厂4x330千瓦机组扩建工程项目开始,几乎宁夏每个电源建设项目都留下了宁夏电建人奋斗的足迹和身影。公司在上世纪末在银川盖了办公大楼,集中建设了住宅小区,职工的生活条件和收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外出施工职工也不再自带被褥,都由项目上统一安排,水、电、暖、信息网络齐全(有些沙漠光伏项目还建有水冲式厕所)。而且,几届公司领导不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创新管理,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自加压力、跃马扬鞭,加快前行的步伐,相继转战祖国的大疆南北,并且大胆果断地走出国门,一个个电源建设项目、环保项目、风电项目、光伏项目、市政项目完美履约、捷报频传,从过去纯粹的施工到现在的PC项目、EPC项目、PPP项目、F+EPC项目,用“诚信、实干、创造、共赢”的企业精神激励着、鼓舞着、实现着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
如果表哥再能坚持坚持也许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我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件事、干好每一个项目工程,宁夏电建一定会有美好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