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跳动的绿色脉搏
发布时间:2025-07-01
在这片无垠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云影掠过铁路延伸的轨迹,金黄色沙海如凝固的潮汐,错落褶皱勾勒出荒漠独有的肌理。太阳毫不吝啬她的偏爱,每日投下长达十六小时的慷慨日照。当骆驼咀嚼着草叶悠然踏过风电场,蜥蜴灵巧穿梭留下沙痕,工业与自然奏出了奇妙的交响。
这里,曾被视为生命禁区。如今,风机的轰鸣如强劲脉搏,唤醒沉睡的荒漠,一座绿色能源岛屿在沙海中崛起,源源不断地为木垒县乃至更广阔的区域输送生命力。
大漠深处,钢铁巨林由此诞生
新疆昌吉古尔班通古特木垒风电项目,是公司单机容量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时隔三年再次叩开了华电新疆市场。项目中标来之不易,8月17日中标,年底必须并网,施工范围包括征地、风电机组安装、线路铺设及升压站建设。项目任务繁重,工期节点迫在眉睫,项目团队将投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这几乎是一场不可能打赢的战斗。
面对严苛考验,基础产业公司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刘翔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决心,成为团队最坚实的主心骨。每日早班会上,他铿锵有力的动员声准时响彻现场:“必须严控成本,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履约,为打开华电公司新疆市场打好关键一仗!谁也不能说我们并不了网,要为宁夏电建争口气!”施工进程中,刘翔多次组织全员动员会,分析施工难点、明确攻坚目标,鼓舞士气、振奋精神。
冰火淬炼,坚守奋战抵御困境
大漠的严冬是另一重炼狱。零下三十多度的极寒中,伸手五秒即被冻僵,项目团队手脚冻裂成为常态。面对恶劣环境,所有管理人员化身突击队员——剥电缆皮、捡拾施工垃圾、协力推土。“每晚每人扒一根电缆,二十多人就是二十多根,就是为并网争取一线希望!”这份同甘共苦的团结,成为抵御风刀霜剑的精神暖流。
项目团队以非凡的智慧与执行力,将“不可能”变为标杆。为严控成本,项目团队仅用三台吊车完成八台吊车的任务量,书写了行业新纪录,同时,每台吊车安排管理人员时刻旁站监督,在保障进度的同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项目升压站建设仅耗时95天便成功并网,一举打破华电所有风电项目升压站建设速度纪录,为后续市场开拓立新标尺;项目工期短,前期采购时间紧张,为把材料及时催到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奔赴各个厂家蹲守催货,为项目推进抢回宝贵时间。“我们为的就是节省每一天,哪怕能节省半天,也是为保证履约作贡献。”
团结一心,铁军精神铸就奇迹
“这就是钉钉子精神,大家都有一个精气神儿,就是干了就要落实到位,从不叫苦叫累、推诿扯皮,铆足了劲儿打好这场仗。”
一群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建设者,用智慧与汗水浇筑着绿色未来。
总工程师孔雁飞的双眼布满红血丝,却始终闪烁着坚定与炽热。每当望向那一排排整齐矗立的风机,他的目光中满是骄傲与欣慰。作为项目总工,他时刻保持高度专注与深度思考,用专业与经验引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工程部主任杨佳,他步履匆匆穿梭在广袤的风电场与升压站之间,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果敢的决断力,将施工中冒出的技术难题一一破解,确保工程进度按期实现。物资部主任郭凯精心打理着项目物资的“小地盘”,每日弯腰穿梭其中,认真清点、细致规划,确保每一件物资都物尽其用,为项目平稳推进贡献力量。经营部主任张旭精准把握项目的“数字脉搏”,将经营智慧融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用科学决策推动项目高效运转。安环部主任于江,将安全防线筑牢在每个细微之处,从施工设备的规范操作,到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化,从隐患排查到应急预案的反复推演,他以近乎严苛的标准,为工程建设撑起坚实的安全保护伞。质控部主任田富军始终践行“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理念,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和专业扎实的技术,为项目质量筑起坚固防线……
最终,项目提前5天于12月25日成功并网,完成了公司首台调相机的安装重任。凭借高效项目履约、精细质量管控与卓越安全文明施工策划,该项目被华电新疆公司树为标杆工程,为宁夏电建在疆连续中标后续两个项目奠定坚实基础,更积累了宝贵的调相机安装经验。
风机巨大的叶片还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上永不疲倦地转动,将亘古长风化作汩汩绿电。从沉寂沙海到能源绿洲的蜕变,不仅铭刻着宁夏电建铁军的赤诚与勇毅,更以钢铁意志在荒漠深处凿出通向绿色未来的坚实通途。此时此刻,每时每刻,沙漠中的宁电脉搏,还在强劲地跳动着,跳动着……